跳到主要内容

010 雜阿含經

四、 雜阿含經

五十卷,四十八萬餘字。大正藏第二册,中華藏第一輯第五集(線裝第三十五册)。

劉宋·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。求那跋陀羅,此云功德賢。中印度人。南朝劉宋文帝元嘉十二年(公元四三五)至廣州,文帝遣使延接,於祇洹寺,譯出雜阿含經等五十二部,一百三十四卷。明帝泰始四年(四六八)寂,春秋七十五。(開元録卷五)

此經品名多缺略。其内容: 大約有小半與中阿含、增一阿含同,而文順暢。

此經全部有一千三百六十二經—前有「如是我聞」,後有「歡喜奉行」之一段經文,謂之一經,共有一三六二,而皆不標經目。大正藏中,逐段標數,便於查檢,故今依之。

第一品(不出品名)

此品大意,多就五陰以廣破愛見。

卷一(有三十二經,一—三二)

卷二(有二十六經,三三—五八)

卷三(有二十九經,五九—八七) 此三卷,廣明五陰無常苦空非我之義。

卷四(有十五經,八八—一○二)

八八 爲年少婆羅門名鬱多羅者説: 如法乞求供養父母有大福。

八九 爲優波迦婆羅門説: 邪盛大會,若傷殺牛羊等衆生,佛不稱歎;若不殺害衆生,不令衆生辛苦作役者,佛所稱歎。

九○ 廣説如上。差别者,隨説異偈六首。

九一 爲鬱闍迦婆羅門説: 有四法,俗人在家,得現法安樂,謂: 方便具足,守護具足,善知識具足,正命具足。有四法,能令後世安樂,謂: 信具足,戒具足,施具足,慧具足。

九二 佛度憍慢婆羅門出家證果——憍慢至佛所,見佛爲衆説法,不顧念彼,便思還去;佛爲説偈,彼即起念欲向佛作禮,佛言:「止!止!不須作禮,心浄已足。」彼問云何不起慢等四義,佛以偈答之。彼聞法已,出家證果。

九三 長身婆羅門繫諸牛羊,欲作邪盛大會,往祇園問佛,佛爲説: 有行施作福而生罪,爲三刀所刻削,得不善報,謂身口意行殺生事。當供養三火: 一、 根本火,謂如法得財,供養父母;二、 居家火,謂供給妻子宗親等;三、 福田火,謂奉事供養沙門婆羅門調伏貪恚痴者。有三火應滅,謂: 貪欲火,瞋恚火,愚痴火。長身聞法已,放諸牛羊。佛更爲説法,即得見諦,受三自皈,爲優婆塞,設供請佛及僧。

九四 爲僧迦羅婆羅門説: 不善男子,三業行惡,命終墮惡趣,如月黑分,光明漸減;善男子,三業行善,命終生天,如月白分,光明日增,乃至圓滿。

九五 爲生聞婆羅門説施持戒者得大果報。

九六 有婆羅門,所有財物悉付其子,捨家,拄杖乞食,佛爲説偈,令於衆中爲兒誦之,彼子聞偈,愧怖,抱父還家供養,立爲家主。老婆羅門感佛恩,持上妙衣供養佛。

九七 有老婆羅門,攝杖持鉢乞食,遥見世尊,而生是念;沙門乞食,我亦乞食,我與瞿曇,俱是比丘。佛以偈答:「所謂比丘者,非但爲乞食;受持在家法,是何名比丘?於功德、過惡、俱離,正修行,其心無所畏,是則名比丘。」

九八 佛於乞食時,詣耕田婆羅門所,婆羅門言:「我耕田下種以供飲食,沙門瞿曇亦應耕田供食。」佛言:「我亦耕田下種以供飲食。」爲説偈曰:

    信心爲種子,    苦行爲時雨,

    智慧爲犁轭,    慚愧心爲轅,

    正念自守護,    是則善御者。

    保藏身口業,    如食處内藏。

    真實爲其乘,    樂住爲懈息,

    精進無廢荒,    安隱而速進,

    直往不轉還,    得到無憂處。

    如是耕田者,    逮得甘露果;

    如是耕田者,    不還受諸有。

婆羅門聞法歡喜,以美食供佛,佛不受之,以因説偈得故。即説偈曰:

    「不因説法故,    受彼食而食;

    但爲利益他,    説法不受食。」

婆羅門出家學道,得阿羅漢果。

九九 尊者浄天,乞食至本家,爲母説法。

一○○ 有異婆羅門問: 云何爲佛?是誰制名?佛以偈答。

一○一 豆磨婆羅門見佛脚跡千輻輪相印文顯現,尋跡見佛,佛爲説偈。

一○二 爲事火婆羅門説領群特法(偈),婆羅門出家證果。

卷五(有八經,一○三—一一○)

一○三 差摩比丘病,諸上座比丘遣陀娑比丘瞻問,並問五陰非我義,差摩扶病拄杖至諸上座所答問五受陰義,諸上座聞法,得法眼浄,差摩説法,斷漏、病除。

一○四 燄摩迦比丘生惡邪見,謂阿羅漢身壞命終,更無所有;舍利弗爲説五陰非常等法以破其惡見。

一○五 有出家外道名仙尼者,問佛: 富蘭那等諸外道,其弟子命終,不爲記其生處;而佛則爲命終弟子記其生處,佛云何得如此法?佛爲説有三種師: 一謂斷見者,二謂常見者,三是如來。

又爲説五陰無常等法。仙尼出家證果。

一○六 諸出家外道問阿冕羅度比丘: 如來死後有耶?無耶?非有非無耶?羅度皆答言是無記。外道不悦,呵駡而去。羅度問佛,佛與問答五陰無常等義。

一○七 那拘羅長者,年耆、苦病,覲佛請法,佛言:「當於苦患身,常修不苦患身。」長者更請舍利弗爲釋此義。

一○八 衆多西方比丘辭佛欲還西方安居,佛令往辭舍利弗,舍利弗爲説法,謂於五陰調伏欲貪。

一○九 佛爲比丘説池譬喻,謂見諦者所斷衆苦,如彼池水。説已,入室。舍利弗約五陰等法廣爲解釋。

一一○ 佛降伏薩遮尼犍子(火種居士)——薩遮執五陰是我,佛立喻顯其不自在故非我而破之。又爲説五陰無常等義。薩遮供佛及僧。佛爲比丘説薩遮及五百離車施福果報。

卷六(有二十八經,一一一—一三八)

一一一 爲羅陀比丘説有流、有流滅法。—不如實知色集等,起愛樂,生諸苦,是謂有流。能如實知五陰,不起愛樂,滅諸苦,是謂有流滅。

一一二 爲羅陀比丘説: 色斷知,受想行識斷知義。

一一三 諸外道問羅陀: 爲何出家?答: 爲斷五陰苦故出家。外道不喜。羅陀問佛,佛言: 汝誠實説,不謗如來。

此下有六段,皆外道與羅陀問答出家義: 一一四 謂爲知五陰苦故出家;一一五 謂爲離五陰苦故出家;一一六 謂爲欲滅五陰見我我所我慢使等故出家;一一七 謂爲盡色等有漏障礙故出家;一一八 謂爲滅五陰貪恚痴故;一一九 謂爲斷色等愛喜故。

一二○ 佛爲羅陀説: 當觀陰皆是魔所作。

一二一 佛爲羅陀説:所有五陰,若過、未,若現在,若内、若外,粗、細,好、醜,遠、近,彼一切皆是死法。

一二二 羅陀問佛: 云何名衆生?佛言,於五陰染著纏綿名曰衆生。又説五陰境界皆當散壞消滅。

一二三 佛爲羅陀説: 有身(五陰),有身集(愛貪等),有身滅(滅愛貪等),有身滅道跡(八正道)。

一二四—一三八 皆説五陰無常等義。

卷七(有四十九經,一三九—一八七)

□亦説五陰無常等義。

誦六入品第二

此品皆就内六入,外六塵,及六識、六觸、六受、六想、六思、六愛等,廣明無常苦空,破於我見。

卷八(有四十二經,一八八—二二九)

卷九(有二十六經,二三○—二五五)

二四一 佛告諸比丘: 寧以熾然鐵槍貫目,不以眼識取於色相,墮三惡趣,長夜受苦。當正思惟: 觀眼無常,有爲心緣生法。餘五根亦如是。

二五二 毒蛇墮優波先那身上。身中蛇毒,碎壞如聚。佛説偈及呪,謂優波先那若誦此偈呪者,蛇毒不能中。

二五四 佛爲二十億耳説彈琴喻。

二五五 摩訶迦栴延爲魯醯遮婆羅門説:不守根門、善守根門義。

卷十(有十七經,二五六—二七二)

此卷多明五陰無我義。

二六二 佛滅未久,闡陀請諸比丘説法,諸比丘爲説五陰無常,一切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静,闡陀不喜聞,往請阿難説,阿難爲説十二因緣法,闡陀得法眼浄。

二六三 佛誡諸比丘修習念處等三十七道品,當如鷄伏卵。

二六四 佛手執小土摶,爲比丘説: 如是少土我不可得。説往昔爲輪王事,顯五陰無常。

二六五 爲比丘説色如聚沫,受如水泡,想如野馬,行如芭蕉,識如幻。

卷十一(有九經,二七三—二八一)

此卷多明六入六塵等義。

卷十二(有二十二經,二八二—三○三)

此卷多明十二緣起義。

卷十三(有三十九經,三○四—三四二)

三一一 説富樓那欲往西方輸盧那國遊化事。

卷十四(有二十二經,三四三—三六四)

卷十五(有四十二經,三六五—四○六)

三六六—三七○ 説七佛皆觀十二緣起成道。

三七一—三七八 約四食明緣起義。

三七九—四○二 説鹿苑初轉法輪四聖諦義。

四○四 佛言: 已説之法,如手中葉;未説之法,如樹上葉。

四○六 説大海盲值浮木孔,喻得人身之難。

雜因誦品第三

卷十六(有四十八經,四○七—四五四)

此卷多明四諦義。

四○七 誡諸比丘: 莫思惟世間,當思惟四諦。

修羅與諸天戰,修羅敗,退入拘絺羅池一藕孔中。

卷十七(三十五經,四五五—四八九)

此卷多明十八界,欲色等三界,地等六界,三受等義。

弟子所説誦品第四

卷十八(有十四經,四九○—五○三)

四九二 舍利弗説: 住著身者,如膠著手,執物即著。

四九三 舍利弗説: 若於境界起浄相,愛欲起,違於遠離,如船逆流,小怠則順流倒下。

四九四 舍利弗説: 修禪得神通者,能令枯樹成地乃至金等。

四九五 舍利弗説: 破戒之失,持戒之益。

四九六 舍利弗説: 若有諍起,犯罪、舉罪比丘,若不依正思惟,自省察者,當知彼比丘長夜強梁,諍訟轉增,結恨彌深。

四九七 佛爲舍利弗説舉罪五法。

四九八 舍利弗於佛前作師子吼,歎佛智慧超勝一切。

四九九 舍利弗爲提婆達多弟子月子比丘説法。

五○○ 舍利弗答浄口外道出家尼問下口食等四邪命食,沙門離之。謂「但以法求食而自活,不爲四種邪命食。」外道尼處處讚歎沙門釋子;外道嫉妬,害外道尼,尼命終生兜率天。

五○一 目犍連爲一比丘説禪義。

五○二 説聖住。

五○三 目連以天耳聽佛説法。

卷十九(有三十三經,五○四—五三六)

五○四 目連爲帝釋説法。

五○五 目連遊帝釋新堂觀。

五○六 佛往忉利爲母説法,閻浮提人渴念於佛,目連往請,佛許七日當下。

五○七 目連爲四十天子説法。

此下目連述所見衆生苦報,佛爲説其因果。

五○八 見一衆生身如樓閣,啼哭號呼,乘虚而行;此是屠牛餘報。

五○九 見一衆生筋骨相連,舉身不浄,鳥等攫食;亦是屠牛餘報。

五一○ 屠羊報。

五一二 墮胎報爲肉團。

五一三 調象報爲針毛。次説調馬等報。

五一四 刀劍傷人報。

五一五 獵師報。

五一六 屠豬報。

五一七 斷人頭報。

五一八 僞器欺人報。

五一九 捕魚鳥報。

五二○ 卜占欺人報。

五二一 卜占誤惑多人報。

五二二 好婬報。

五二三 女人賣色報。

五二四 夫人油洒王身報。

五二五 婆羅門以憎嫉心以糞著飯請僧報。

五二六 知事比丘油不公分報。

五二七 沙彌盜僧果七枚報。

五二八 沙彌盜僧斧石蜜報。

五二九 沙彌盜僧二餅報。

五三○ 比丘輒用僧物報。

五三一 駕乘牛車報。

五三二 摩摩帝訶責衆僧報。

五三三 摩摩帝惡口報。

五三四 鬥亂衆僧報。

五三五—五三六 尊者目連與阿那律共論四念處。

卷二十(有二十二經,五三七—五五八)

五三七—五四五 阿那律説四念處。

五四六 迦旃延答梵志問王等共諍事。

五四七 迦旃延爲執杖梵志説: 老年成年少,年少成老年。

五四八 爲摩偷羅王説四姓平等。

五四九 答迦梨迦優婆夷問佛所説偈義。

五五○ 爲比丘説六念法。

五五一 答訶梨長者問佛所説偈義。

五五二—五五三 答訶梨長者問佛爲帝釋所説法。

五五四—五五五 往瞻訶梨長者病,爲説依四不壞浄修六念得生天。以上皆迦旃延説。

五五六 佛、阿難,爲諸比丘尼説無相心三昧。

五五七 阿難答闍知羅比丘問無相心三昧。

五五八 阿難答異比丘尼問無相心三昧。

卷二十一(有十七經,五五九—五七五)

五五九—五六五 尊者阿難説,或答他問。

五六六—五六七 那伽達羅多比丘與質多羅長者論佛所説偈及諸三昧。

五六八 伽摩比丘答質多羅長者問法。

五六九 質多羅設供請諸上座,黎犀達多下座答長者問十八界義。

五七○ 下座答諸法義。

五七一 摩訶迦下座現神足,謂言:「當知此者,皆以不放逸爲本」。

五七二 諸上座共論: 眼等繫色等耶?色等繫眼等耶?質多羅長者説: 俱非。引黑白二牛喻。

五七三 質多羅長者化親友外道阿耆毗出家。

五七四 尼犍外道欲誘質多羅爲弟子,長者與彼問難折伏之。

五七五 質多羅長者説偈命終生天。

卷二十二(有二十八經,五七六—六○三)

五七六—五八九 諸天禮佛説偈,佛以偈答之。

五九○ 佛爲比丘説: 過去世時,有五百群賊欲劫商人,天神向商人問法,商人中有優婆塞爲説;神護商人,得免劫賊。

五九一 佛爲比丘説過去世時,天神開覺優婆塞,令出家證果。

五九二 給孤長者往王舍城長者處,因得見佛,請佛往舍衛弘化,佛令建立精舍。

五九三 給孤長者命終生兜率天,還來見佛,説偈。

五九四 曠野長者命終生無熱天,還來見佛,自述以三法(見佛、聞法、供僧)無厭足故,得生無熱天。

五九五—六○三 皆説諸天見佛説偈事。

卷二十三(有一經,六○四)

六○四 二童子於沙中戲,見佛、歡喜,闍耶童子以沙供佛,毘闍耶童子合掌隨喜;佛記闍耶童子: 於佛滅百年後,爲阿育王,統閻浮提,造八萬四千塔。因廣説阿育王時事。

第五誦通品第一

卷二十四(有三十五經,六○五—六三九)

説四念處。此卷多警策比丘語。

六二○ 獵師以黐塗草,猨猴手觸,即膠其手,二手、二脚、口齧,具膠著,獵師杖貫擔去。膠喻五塵。不善護身,不守根門,觸境生染,被五縛已,隨魔所欲。是故比丘,應處自境界(四念處),莫隨他境界(五塵)。

六二二 佛受菴羅女供,警諸比丘攝心正念。

六二三 一人持滿油,令觀諸美色,後隨持刀者,油失當斷命。善攝一切心,不顧於聲色,勤修四念處,猶如護油鉢。

六三八 舍利弗涅槃,阿難生憂慼。佛因告阿難,身雖般涅槃,戒身永不滅。

卷二十五(有二經,六四○—六四一)

六四○ 佛記優波掘多: 於佛滅百年後,當作佛事,教授第一。佛付囑帝釋、四天王護持佛法,因説過千歲後法滅衰相。

六四一 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經—説阿育王將命終時,欲廣行施,而爲太子所斷,不得自在,最後僅半果,用供衆僧。以閻浮提施三寶,願成佛道。命終後,諸子相續爲王,乃至最後沸沙密多羅爲王,殺害比丘,破壞塔寺,爲惡神所殺,遂滅孔雀苗裔。

卷二十六(有七十經,六四二—七一一)

説三根、五根、二力乃至十力、五蓋等法。

卷二十七(有三十六經,七一二—七四七)

説五蓋、七覺、慈心、安般、無常想等。

七二一—七二二 説輪王出世有七寶,如來出世有七覺分。

七二六 阿難説善知識是半梵行者,佛言是全梵行者。

卷二十八(有四十九經,七四八—七九六)

説八正道。

卷二十九(有三十三經,七九七—八二九)

説安般等諸禪法。説增上戒,增上意,增上慧。

八二八 驢入牛群自稱牛,喻犯戒者自稱比丘。

卷三十(有三十一經,八三○—八六○)

讚戒,勸修三學,説四不壞浄(佛、法、僧、戒)。

卷三十一(有四十四經,八六一—九○四)

説兜率、化樂、他化天壽。愚者於彼命終生惡趣,多聞聖弟子不生惡趣。

説四正斷(斷斷、律儀斷、隨護斷、修斷)。讚不放逸。説諸禪,三明,内外六入。

卷三十二(有十四經,九○五—九一八)

九○五 舍利弗與大迦葉論外道所問。

九○六 爲大迦葉説五濁世比丘多不持戒。正法沉没五因緣。正法不没五因緣。

答諸聚落主問,破諸偏見。

九○九 説調馬三法。

九一一 説沙門不應受金銀寶。

卷三十三(有二十一經,九一九—九三九)

九一九—九二○ 説三種良馬喻。

九二一—九二二 説四種良馬。

九二三 説三種調馬法。

九二四 説馬有八態。

九二五 説馬有八德。(以上皆喻比丘。)

九二六 佛告詵陀:當修真實禪,莫習強梁禪。

九二七—九三一 答摩訶男問優婆塞等義。

九三二 爲摩訶男説: 莫恐怖,命終後不生惡趣。

九三五 摩訶男答沙陀問,謂須陀洹成就四不壞浄。

九三六 摩訶男問佛記百手釋氏得初果疑,佛爲釋之。

九三七 佛爲四十比丘説: 長夜輪轉,破壞身體所流之血,踰四海水。又説五陰無常。比丘斷漏。

九五五 説五趣輪轉不息。

九五六 説過去三佛時毘富羅山名及邑名,顯示諸行無常,當勤修出離。

九五七 佛答婆差問有餘無餘義。

九五八—九六四 皆答婆差問。破斷常見。婆差出家證果。佛言: 異道出家,須試四月,然此是爲人粗作齊限耳。

九六五 答鬱低迦外道問。

九六六 尊者富鄰尼答諸外道問。

九六七 阿難答俱迦那外道問。

九六八 給孤長者折伏外道。

九六九 長爪外道與佛論議,後出家證果。(舍利弗出家半月,即於是時聞法證阿羅漢。)

卷三十五(有二十三經,九七○—九九二)

九七○ 佛折伏舍羅步外道。

九七一 佛爲上座外道釋偈,外道出家證果。

九七二 佛爲衆多出家婆羅門説三種婆羅門真諦。

九七三 阿難答旃陀外道: 爲斷貪瞋痴故隨佛出家修梵行。

九七四 舍利弗聞佛説法已,出,遇補縷低迦外道,説離乳不離乳義—常親佛法名不離乳,外道離師謂離乳。

九七五 佛爲補縷低迦外道説法。

九七六 佛爲尸婆外道説三學。

九七七 佛爲尸婆外道説生心憂苦五因緣(即五蓋),外道出家證果。

九七八 商主老外道投佛出家證果。

九七九 佛臨涅槃,度須跋陀羅,須跋證果,於佛前涅槃。

九八○ 佛應賈客供。佛勸賈客: 行曠野中有恐怖時,當念佛(謂念佛十號),念法、念僧。並爲説供養隨喜偈。

九八一 佛令諸比丘於有怖時念佛法僧。

九八二 佛告舍利弗:「我能於法略説廣説,但知者難。」舍利弗請説之。

九八三 阿難於静處作念: 此身及外界,一切無我我所。佛讚印之。

九八四 佛爲比丘説十八愛行乃至百八愛行。

九八五 爲比丘説從愛生愛,從愛生恚,從恚生愛,從恚生恚等法。

九八六 爲比丘説二事難斷: 謂在家斷財等,出家斷貪愛。

九八七 令比丘依止二法: 謂於諸善不生足想,於諸斷未曾捨離。

九八八 佛爲帝釋説法。

九八九 目連見光問佛。

九九○—九九一 説鹿住優婆夷所問一修梵行一不修梵行同生一處事。

九九二 爲給孤長者説二種福田,謂學及無學。

卷三十六(有三十經,九九三—一○二二)

九九三 尊者婆耆舍説偈讚佛。

九九四 佛看婆耆舍病,並爲説法,婆耆聞已,説偈讚佛。以下皆諸天子説偈問法。佛以偈答。

卷三十七(有三十九經,一○二三—一○六一)

一○二三—一○三八 皆爲病者説法,謂四念處等。

一○三九 爲淳陀長者説法。

一○四○ 爲異婆羅門説法。

以下多説十善十惡及其果報。

卷三十八(有十九經,一○六二—一○八○)

一○六二 佛讚善生比丘二端嚴: 一、 相端嚴,二、 盡諸漏。

一○六三 有異比丘形貌醜陋,諸比丘輕之,佛誡諸比丘勿輕,因説偈云:

    「莫取其身相,    而生輕慢心;

    何用巨大身,    多肉而無慧。」

一○六四 因阿闍世日送五百釜食供提婆達多,誡諸比丘勿貪利養。

一○六五 手比丘命終,以有三不善故,佛記其生泥犁中。

一○六六 記難陀亦如是。

一○六七 難陀著好衣調戲而行,佛誡之。

一○六八 佛誡低沙比丘不修恭敬。

一○六九 佛讚毘舍佉般闍梨子比丘善説法。

一○七○ 一少年比丘不修營助,諸比丘白佛,佛言: 彼已斷漏。

一○七一 上座比丘歎獨住,佛説: 尚有一住更勝妙。

一○七二 僧伽藍比丘,其本二(在家時妻)抱兒勸捨出家,以兒置經行道頭;彼亦不顧,不與語;佛讚之。

一○七三 佛説: 有三種香順風而熏,不能逆風,謂根、莖、華。有香順逆俱香,謂戒香。

一○七四 佛度鬱鞞羅迦葉等千人,瓶沙王及衆禮佛。

一○七五 敘陀驃摩羅子知僧食,慈地因得粗食而誹謗事。

一○七六 陀驃摩羅子於佛前般涅槃。

一○七七 佛度央瞿利摩羅(即鴦掘摩羅)。

一○七八 佛爲天子説偈。

一○七九 佛爲一比丘釋所見事。

一○八○ 有比丘不攝諸根,見佛即攝,佛讚之,謂比丘言: 凡見四衆,皆當如是善攝諸根。

卷三十九(有二十三經,一○八一—一一○三)

一○八一 有異比丘坐樹下,起不善覺,佛往警之。

一○八二 有比丘坐禪起不善覺,天神警之。

一○八三 有新出家者不知法律,乞食不如法,上座諫而不聽,佛因説乞食如法不如法之得失。

一○八四 佛告諸比丘:「壽命甚促,轉就後世,應勤習善法,修諸梵行;無有生而不死者。」

魔來惱亂,佛降伏之。

此下皆説魔種種惱亂佛及比丘事。(一○九二—一○九四説佛於菩提樹下降魔事。)

卷四十(有十七經,一一○四—一一二○)

説生帝釋天七法。説帝釋得名因緣。説天與修羅戰鬥事。

一一○七 夜叉鬼坐帝釋空座,諸天生瞋,鬼增端正,帝釋向鬼恭敬下意,鬼即消滅不現。

一一○八 訶不受人懺者是愚痴人。

一一一七 月八日,四王遣大臣下降;十四日,遣太子下降;十五日,四王自下世間觀察善惡;是日應行施作福受持齋戒。